Page 1 of 1

大模型有三大要素:

Posted: Sun Jan 12, 2025 5:58 am
by sami
这意味着,大模型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并不大。 这也是为什么家创业公司,能在两三个月内从零到推出款全新大模型。最好的例证是,去年李开复的零万物发布系列模型,被指使用了的架构,只对两个张量进行了重命名。 陈冉认为,国内大模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业生态,大家蜂窝冲上来,发布几个模型证明不了什么。他以智能汽车行业早期做类比:大家都想造车,做轮胎的、造发动机的、甚至做雨刷的,都想亲自下场,但最基本的电池、电控甚至轮子座椅都还没准备好。


单纯从技术层面,时至今日,国内没有哪个团队处于绝对领先位置。算法、数据、算力,国内厂商们过去直在啃算法,大家发布模型,本质上是发布套算法和系统。大家比拼谁的算法更先进,谁的模型参数更大,推理效率更高。但现在越来越多从业者发现,算法其实没有壁垒。陈冉更是直言大模型不值钱。 我认企业级的大模型没意义,开源企业级就行了,因为最重要的是数据。他说。 数据是比算法更稀缺的资源。算法可以通过修改开源模型和人海战术迭代,算力可以通过砸钱买卡获得,但优质的数据没有渠道售卖,花钱不定能买来。


训练模型跟训练学生类似,数据相当于教材或教育资源,过程就叫预训练。偏远山区的 阿富汗 whatsapp 数据 孩子和线城市的孩子,从小获得的教育资源不同,训练过程不同,最后高考考上重点大学的概率也必然不同。某种意义上,拥有优质数据,预训练就成功了半。 过去年,行业里评估个大模型好坏的标准,是通过测评,相当于考试。既然是考试,就有作弊的空间,或者可以通过刷题得高分。这就导致,很多大模型其实是应试教育的产物——参数大、得分高、性能强,但没啥实践能力。


李友峰认为,算法有很大局限性,如果脱离具体的应用场景,算法没有意义。比如模型的参数大,计算能力很强,做数学题也许表现很好,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在实际业务里产生价值。 今年以来,大模型拼参数的风气有所改观,各种杂七杂八的野榜也有所收敛,说明公众不好糊弄了。问题是,如果不比参数,大家还能比啥? 二、卷价格:端不敢收,端收不起 个模型或个项目要证明自己有价值,最直接的方法是从市场上赚到钱。今年以来,越来越多创业者和投资人,开始将商业模式挂在嘴边。